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22章 制弩之法
第(3/3)页
未可扰也。”
内史绾道:“非止先王之陵不敢扰也。即王之陵,亦依常修建,不敢稍缓。”
秦王道:“寡人之陵,非事之急也。苟有他事,可缓之。”
三人皆伏拜道:“臣等岂敢!”
议事结束后,秦王单独将吕不韦留下,问道:“卿之意果何如耶?寡人闻弩虽劲,非兵之常也。卿以弩为事,果能复振兵势耶?”
吕不韦道:“臣于韩地得制弩之法,去冗而存真,参以秦法,责之工师,必以合制。以入战阵,虽士伍之人,可当弓士之用。此秦徒增数万弓士,以之而战,何阵不克!”
秦王虽然不擅阵战,但弓箭的威力他还是了解的。如果能为秦国平添数万弓手,对秦国战斗力提升的意义,不言而喻。他道:“卿善自为之,若得成功,功在宗庙、社稷!”
吕不韦到灞浐之间,亲自挑选一块空地,作为弩工之所,开始派人修建工坊。与此同时,他还与诸工匠再三研究制作之法,千方百计使每一道工序都有确定的标准,务使达到“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”的效果。
又用了一个月时间,灞浐之间的弩工作坊终于初见规模,兵库精心挑选的工匠也开始到位,一起前往作坊,开始弩的制作。
大规模生产和小批量制作还是有所差别,但由于准备充分,只经过数天的摸索,各工序的零件就能够相互配套起来。第一个月,工坊就制成了近一千支弩,试射的威力经过王龁及尉府鉴定,完全能达到实战的要求。
根据试射的结果,吕不韦他们又改进了工艺标准,特别是瞄准用的望山的设置,令箭射得更准。第二个月已经可以生产出三千支弩。
这时已经到了秋天,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秋收。待秋收完毕,进入十月,秦王将改元、登基。
从秦昭襄王五十三年讨伐了魏国的虞城后,秦国已经有四年时间没有与诸侯交兵。其间,只有南阳配合韩国与楚国打了一仗,损失不大。在这四年中间,关中的经济得到恢复,河东得到稳固,韩国在河东的势力被彻底清除,秦法在河东得到贯彻。现在,秦王开始与诸臣商议下一步用兵方案。
吕不韦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:招募渑池、宜阳两个韩县的邑民出阵。在这几年中,秦国将驰道完全修通了这两个县,直抵洛阳,沿途都设立了亭驿,并就近由附近的邑民加以看管和维护,他们都因此百获益。两县的官吏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。由于亭驿四通八达,两县的基层邑民事实上已经由秦国在管理,他们有事都是找秦国的官吏解决;而秦国也给了他们公平的解决方案。吕不韦决定,趁此机会,索性将两县的邑民都动员起来,看看韩国会有什么动静。
这一跨越式的方案引起大家的兴趣。经过反复讨论,终于形成了完整的计划。而且,吕不韦所说制造的弩,也将首次被集中用于实战!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