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38章 五国伐秦
第(1/3)页
雍城是秦国的宗庙所在,地位神圣
当初秦国被立为诸侯时,周王许给他的封地是岐山以西的全部周地,当时秦人还在陇山以西,岐山周围都是戎、狄。为了夺取周王封给自己的岐西之地,秦人越过陇山,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,硬是从强敌手中夺取了岐西;记录他们一代代努力的标志,就是一连串由西向东的都城:汧邑、汧渭之会、平阳、雍城。
秦人有一种任人唯贤的本能,当前代国君的儿子能力弱或年龄小时,会由能力更强的弟弟继位;这时,弟弟通常要把国都留给先君的儿子,自己另辟一地建立新国都。而历代秦君都不顾危险,将自己的国都建立在更靠近前线的地方,一直到他们收复岐西全部封地,最终在雍建立了国都。经过十多代秦公近三百年的努力,雍城成为秦国宗庙、社稷所在,并在周围建立了祭祀天地的四座祭坛(四畤)。
后来,秦国将势力侵入到岐东,与三晋发生利益冲突,秦公先后在泾阳、栎阳设立国都,以经营岐东之地,并最终建都咸阳。“国大大事,在祀与戎。”这些城邑只能算是作战基地或前线指挥所,只具备“戎”的功能;虽然军政人员都入驻了,但宗庙、社稷并没有搬进去,不具备最重要的祭祀功能,严格来说不能算国都。所以当初秦昭襄王的祭天大典,要在雍城举办。
在秦王正年少时,由其母亲赵姬干政是当时诸侯的传统。秦王十三岁即位,现在已经即位五年,无论怎么算都应该行冠礼了,但朝中诸人偏偏不办,还把秦王当作小孩子来看。现在赵姬决定远赴三百多里外的雍城,似乎是在传递一种交权于秦王的意图。——至少,朝中有的大臣是这么认为的。
赵姬离开咸阳那天,秦王亲自送到渭水津口,甘泉宫的主要宦官、女官也陪同前往;侍卫和护卫的大军,坐了百余艘船。吕不韦没有前去相送,他和内史一起,检查沿途的安全保卫措施,护送赵姬安全抵达雍城。
但秦王并没有等来行冠礼亲政的日子……赵姬在的日子里,秦王只能听政,并向大臣们咨询;赵姬走了,秦王依然只能听政,向大臣们咨询。所有的决策照样由吕不韦作出,从相府发出教令,交给各官府办理。
五年的听政,让秦王很不忿:明明自己才是秦王,为什么那些大臣们都老老实实地听吕不韦的教令,对自己不闻不问?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年少吗?自己年长了,那些大臣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从自己的教令,而不服从吕不韦吗?或者,他们会在吕不韦和自己之间进行选择?权力的归属究竟取决于什么呢?这些问题秦王不敢向任何人透露,只能藏在自己心里,暗暗寻找答案。
赵姬离开咸阳没有引起任何波澜。吕不韦依然与蒙骜等人一起讨论各诸侯国的动向,并发布各种教令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