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拔濮阳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39章 拔濮阳

第(1/3)页

  当初秦军攻略东郡时,有意留下濮阳不攻,主要是为了与卫国维持良好的外交关系,争取卫国在结盟时,至少能取中立地位。但这次,卫国加入了诸侯合纵联盟,卫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。王翦调出东郡的一万士卒,主动向卫国发动进攻。

自从秦国占领了东郡后,魏国大梁地区与河内的联系已经中断,魏国想攻略河内,只能从邺城地区抽调兵力。广义的邺城其实是包括河内和河间的,在这两地失去后,位于漳水南岸的邺城已经没有多少户口,最多算一个大县,两三万户。从邺城征发五千士兵,已经无法选择精锐了。

但赵国向邺城派出了一万士卒,楚国也向邺城派出了数千人。如果是这样兵力分配,魏国显然将失去攻打河内的话语权。为此,魏王要求卫君将自己的士卒全部动员起来,派出二万人,算作魏国的力量,从而增加自己在联军中分量。

濮阳周围虽然是经济繁荣的地区,但人口也并不多,卫国在当时只能算是“千乘之国”,户口大约十万。派二万人出征也几乎抽空了国内“胜兵者”。由于卫国的魏国的附庸,魏王的征发令,卫国也不敢不执行。

王翦见卫国大兵外出,国内空虚,立即调集临近各县全部士卒,快速组成了一支远征军。按理,出境作战不在王翦这次作战范围内,他应该上报尉府,取得批准才能出兵。但王翦觉得机会稍纵即逝,只和东郡守、丞商议了一下,就一面向尉府报告,一面组织军队,前往攻打卫国。陶郡尉就没有这种积极性,他坚持按照作战命令,防御济濮之间。只要卫国不过濮水,就不要主动出击。

从长垣、平阳一线到濮阳大约一百五十里,主力是王翦从各城邑抽调的机动精锐一万人。之所以能够找到这么多“精锐”,主要原因是王翦在军中大量普及了弩兵,而减少了戈戟兵的数量。为了减少负重,还把随身携带五十支箭降到二十支。

长垣、平丘地区也会合称“长平”,百里距离内有户口一万多户,他们被全部征发。濮水、黄河之间有平阳城,范围一二百里,户口将近二万,被征发一万五千人。这些民军虽多,体力并不强壮,强者荷兵,弱者荷粮,以壮声色。

三四万人于数日内启程,王翦率领精锐一万人在前,平阳、长垣官员各率本部士卒随后跟进。王翦一路攻城拔寨,沿途卫国乡邑或不战而降,或一触即溃,不数日即挺进百余里,濮阳震动!

由于王翦攻势凌厉,一路势如破竹,濮阳城中还没有缓过劲来,王翦就已经杀到城下。卫君只余老弱妇孺在家,火急派人要将军队调回。但使者刚刚出发,秦军已经到达城外三十里。濮阳城内的宗亲、贵戚全都慌了手脚,匆匆忙忙逃出城去,到邻近的乡邑里避难。卫君见城内已无人防卫,也只得连夜弃城而逃。留在濮阳城中的千余卫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