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72章 嫪毐作乱
第(1/3)页
十天后,大批人员上山。他们平时养尊处优,今日却成了苦力,愁苦不堪。好不容易上了山,见到了祭坛,一种肃穆感油然而生。他们放下东西,奉常则赶到那处小邑中,报告秦王,祭祀物品已经上山。秦王打开房门,向奉常道了劳,道:“旦日祭天可乎?”
奉常道:“可矣!”
秦王道:“且往备之!”
按奉常准备的祭天大典,需要三牲马、牛、羊。按秦王的要求,这三牲都用出生不久的小牲,不要用成年的;各用一只就可以。这次下山,奉常就把早就准备好三只小马驹、羊羔和牛犊赶上山来。最沉重的祭物是九只大鼎,秦国没有用用洛阳的九鼎,而是换用了秦国自己的大鼎,是用陶制的仿青铜器,过去秦国一直用这种大鼎祭祀。现在,这九只鼎的八只按方位分布于祭坛第二层的四方四隅,最大的一只鼎则设于最高一层。宗亲们上山后也没有休息,分到四面收拾枯柴,只有最高处的那只鼎用的是从山下背上来的整块香木。还有人在奉常府官员的指导下,于祭坛下的场地中挖坑,准备瘗埋祭品。
忙了一个下午,到天黑时,终于一切准备就绪。观礼嘉宾们忙碌了一整个下午,现在也脱下常服,换上准备好的冕服,于祭坛前夹道肃然静立。他们没有晚餐,也没有沐浴。秦王在山上,自然也不会沐浴。
秦王头戴冠冕,身着秦服,腰带长剑,从静室中走出。两名丞相在门外迎候。他们是随秦王一起上山的,后来只下到半山,没有回去。现在,他们也戴上冠冕,身带长剑,跟在秦王的身后。再往后则是九卿。所有卫士都留在距离祭坛三里开外的地方,不得进入祭坛范围内。秦王步行上山,来到祭坛前,等待吉时到来。
秦王离开后,奉常府的卿士们立即宰杀了三牲,将它们的鲜血用大瓮盛了。这也是祭品,将来要倒入三个土穴中。牲畜剥皮之后,按肉、心肺、胃肠、头分别盛放,分别置于九鼎之中。骨头要保持完整,不加烹煮,直接瘗埋。
随着奉常一声唱赞,九鼎同时举火,祭祀开始。
秦王起身,独自走向祭台,解下长剑,三拜九叩,直上祭台中央,在象征天位的圆坛中心前跪下,默默祷告。没有人知道他在祷告些什么。只有九鼎火光跳动,一阵阵香气直冲云霄。默祝良久,秦王突然双手向天,大声道:“吾将以大地为献!”然后起身。
这时,东方出现了一道晨曦。秦王转身,从鼎中捞出三牲的头颅,依次放在三只豆俎中。秦王先执盛放着牛头的豆,摆放在坛圜之前,跪下,三拜九叩,执爵奠于天地。复执盛放着马头的豆,再献,再拜,再奠。再执盛放着羊头的豆,三献,三拜,三奠。
山头渐渐出现了朝霞,云蒸霞蔚,将远山染成一片红色。
秦王将大鼎旁边的枯枝捡拾到圆圜之内,从鼎下取火点燃;再将准备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