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9章 战宜安
第(1/3)页
桓齮派出数支巡哨,沿呼沱水南岸向上游哨探,终于,在呼沱水上游约一百多里的原肥国地区发现了大批赵军。
肥国是狄人所建立的一个诸侯国,可能也属于广义上的中山国吧。赵武灵王的执政大臣肥义可能就是肥国人,此人重信守诺,要求自己“死者复生,生者不愧”,最后为保卫赵惠文王而死。
驻扎于此地的赵军,是李牧从山上带下来的胡戎骑兵以及雁、代的赵军。他们驻扎于此,防御通往太原的要道井陉,并守护呼沱水一线。
对于首都区邯郸的防御,东部是平原君的东武城,南边是邯郸自己据长城、漳水而守,西边是武安,北边就以呼沱水为第一道防御,随后还有柏人、邢城等防线。
本来,北方是赵国最为安全的方向。自从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后,邯郸以北的战略纵深增加了不说,还重新获得一条与太原联系的通道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,这条道路的交通条件改善了许多。
但很不幸,赵国与北方的燕国之间陷入了战争中;这还不是主要的,毕竟在赵、燕之争中,赵国是优势的一方。但秦国夺取了太原就很要命了:赵国不仅失去半壁江山,北方的防御也瞬间吃紧。几年前,蒙骜率军出庆都,赵王就吓得不轻。
为了应付新增加的太原威胁,赵王委托李牧迅速清除境内的匈奴之患,腾出兵力用于北方的防御。去年,新即位的赵王又重新拓宽、加固了柏人城,以加强对北方的防御。柏人是李氏家族的封地,按理应该由李家自己出钱筑城,赵王出钱筑城,以示对李氏的安抚——这时,李牧已经南下到达呼沱水一线,而李牧的父亲是柏人侯的继承人。
李牧驻军于肥地,自然以肥国的故都肥城为大帐所在。步兵主要驻于呼沱水以南,骑兵主要在北边,跨水而守。
李牧对呼沱水南岸出现秦军也大感意外,同样继续派出哨探打探秦军的消息。经过十多天的相互摸底,双方都了解了对方的来历和兵力部署情况。
秦军分为两支,一支在河东攻略东武城,一支在河西掩护河东军的侧背。河西军的主要防御方向还是邯郸的赵军。
赵军同样是跨河而治。步兵主力位于肥城,同时东边的下曲阳、昔阳,南面宜安、赤丽,西边的东垣,都屯驻了数量不等的军队,构成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。
肥城位于柏人以北约二百里,正当燕、赵之间的大道上,鄗城、宋子城等昔日的战场就在这条路上。呼沱水防线重点作战方向是北方,南边本来是他的战略后方,李牧并没有建立起对南方的防御,兵力部署也是北重南轻。相对于秦军的河西军,虽说总兵力李牧占优,但具体到呼沱水以南,李牧的兵力是劣势。这让桓齮产生了一个念头,如果能偷袭李牧的大营,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。
赤丽、宜安两城位于肥城以南十余里,都是临时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