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驿亭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91章 驿亭

第(2/3)页

商旅支付的保护费,河东减轻了自己的财政负担,让亭驿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,可谓双赢!

当吕不韦于夏天重新回到河东时,他也看到了茅津、风陵、蒲坂等地建起的商业体系。由于铁器沉重,陆运不方便,在河东官员的指引下,邯郸运来的铁在茅津换了船,由人力牵引着溯黄河而上,闯过黄河险滩,直接进入汾水。而邯郸来的商人,则从茅津登陆,在沿途驿亭的陪护下,一路来到绛城。体验着便利的商道,吕不韦对前来迎接的官员道:“此驿亭所建,甚得其道,其主者何人?”

陪同的官员道:“是吕师于洛阳所建之法,移于河东耳!”

吕不韦心中一惊,问道:“卿亦知洛阳之法乎?”

官员道:“臣久仕洛阳,方至河东,才三数月!”

吕不韦道:“敢闻大夫之名,曾任何职?”

那名官员道:“臣羌瘣,曾于洛阳任孟津卫,现为虞丞。”

吕不韦问道:“茅津一应驿亭,皆大夫所建?”

羌瘣道:“但依律而行,不过兼顾商旅耳!”

吕不韦道:“善哉,大夫之言也!”

羌瘣将邯郸的商人们送到魏地界,办理了交接,就离开了。这批邯郸的商人虽然是商人的身份,但却是河东的贵客,他们的沿途所需并不需要自己掏腰包,而是由郡县支付,所以要一程一程地交接。

魏城对应的渡口是风陵。从茅津到风陵一段,是黄河上一道著名的险滩,所谓“中流砥柱”就在这段河面上。一般人都不敢在这段河面上行船,除非是经验老道的船工。但偏偏风陵一段,河面水流温和,是往来黄河两岸的良好渡口。那些不愿意冒险的商旅们,宁可从风陵上岸,绕过黄河险滩,再从茅津重新登船。当然,更加安全的通道是从茅津渡河后,取道殽函道,取道洛阳。

相比起茅津的盐道,魏城的交通干线上按理商旅会更多,因为会有更多的人穿梭于风陵和茅津之间。但在吕不韦看来,魏城的商道远远没有虞城的商道繁荣。吕不韦沿途仔细观察,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:风陵对岸是秦地,从风陵过来的人多是秦人,根本就没有什么商人,这里的驿亭就只有行政职能,无法促进商业流通。

从魏城绕过山脚,就进入了蒲坂。这里仍然没有什么商业气氛。要一直到了猗氏,由于有牲畜、盐业的交易,商业活动才多起来,但大都为短途交易,亭驿系统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。

亭驿系统虽然没有起到促进商业的作用,但行政力还是很强的,邯郸的商人一行几乎与商船同时到达绛城的汾水岸边。邯郸商人惊讶地看到,秦人已经在汾水岸边建立起一座高炉,准备炼铁了。郭氏商人围着高炉转了几圈,道:“秦人亦有善冶者也!”

在旁边陪同的一名工师道:“夫技艺者,天下人有之,秦何能外?”

郭氏商人问道:“师者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