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10章 入葬
第(2/3)页
地方后,各家自觉到自己的住处,由乡人们提供餐食。这不是由秦国政府提供的,而是各参礼的大夫们各自找关系,而且要自掏腰包。
子楚、赵正和诸王子们则另有居处,那就是芷阳宫。
芷阳宫历史可谓悠久。那还是在秦穆公时代,秦穆公为了纪念彻底击败西戎,全面征服西戎的土地,将滋水改名灞水,在灞水上修建了灞桥,灞桥旁修建了灞宫。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百七十年了,按理这座宫殿也应该废弃了。但秦孝公决定迁都咸阳,当时咸阳周围还是一片荒凉。他的儿子惠文王继承先王遗志,不等咸阳建成,先整修了灞宫,暂时住下。住在灞宫内的秦惠文王,修建了咸阳的大部分宫殿,成就了大秦气象。
这样一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宫殿,在昭襄王时改名芷阳宫,成为一处离宫。而且将自己的陵墓修在这里的山上。
第二天鸡鸣时,送葬的队伍再次集合出发。说来奇怪,昨天大风呼啸了一天,今天却风清气朗。大家踏着晨曦,缓缓上了山,在一片山洼处停下,这里就是秦王和太后的墓地所在。
又是一道道繁琐的祭祀活动,杀死大量的牲畜猪、狗、马等殉葬。直到正午时分,秦王和太后的灵柩由人抬着,从墓口而入,安放进墓地。随葬的器具、殉畜也一一整齐摆放到位。直到太阳落到西山头时,墓门合上,墓口最终封闭。
所有这一切都是吕不韦进行唱赞。他站在不同的地方,一遍遍高声唱赞着每一道仪式,高声诵读着相应的祭文,从早到晚,始终精神饱满,声音洪亮。子楚和赵正一直立在离他最近的地方观礼,诸大夫依礼而进,依礼而行,而吕不韦挺立在最高处,衣襟飘飘,状若神仙。
下山后,大队还是在浐灞之间的聚落中休息,第二天启程回咸阳。
安葬了昭襄王,就到了十月。这是秦国的新年,改年号为秦王元年。既然改了元,那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新王的登基大典。
先王去世后,太子自动继承王位,这并没有什么仪式,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。但继承王位的太子还没有自己的年号,在大家的心理上还只算是先王的“代理”。要等到第二年,改元之后,举行了登基大典,才算正式为王。
登基大典一般也没有什么繁琐的礼仪。群臣除掉丧服,以朝服上朝,新王全副冠冕,在群臣的注视下,登上章台宫大殿九层台阶,与群臣见礼后,就算礼成。然后可以正常地议事。
但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,却难倒了秦国上下官员:秦王甚至连步上九级台阶都十分吃力!
新年就在一片暗淡中渡过。直到十月望日,还没有秦王登基的消息。传言是,由于秦王在送葬过程中感染风寒,得了寒热之证。
许多大臣是相信的,因为他们也寒热往来了好几天,整个新年都没有过好。赵正更是高热不退数日,几致惊厥。守护他的四名女人急报宗正和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