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3章 公子迁
第(1/3)页
其实,赵偃的威望并不高。赵偃虽是王子,却自甘下流,经常出没于坊肆之中,与那些舞女们打成一片,还在后宫纳了一名舞女,生下一个儿子。对这样一个不成器的长子,赵王自然是犹豫再三。
平阳君去世后,赵王也曾短暂地让自己的弟弟春平君和平国君为相,但这两位君侯都不能让人满意。而赵王发现秦王毫不犹豫地将赵国歌姬的儿子赵正立为太子,随后还立为秦王,将邯郸的商贾吕不韦立为相,而那名歌姬竟然堂而皇之地被奉为太后,这让他对赵偃的观感改变了不少。本着无嫡立长的原则,放下偏见的赵王也好好考察了赵偃一番。人之常情,如果对一个人有意见,那怎么看怎么不顺眼;如果换个心境,以欣赏的眼光来看,就会发现其实他还是有很多优点的。赵偃虽然湎于酒色,耽于歌舞,但也不是一无是处,说他有中人之智没有任何问题;更重要的是,其他王子也好不到哪里去。所以,在秦王正正式登基后,他也开始让赵偃入朝听政。
现在,两名执政大臣相互争论不下,赵王决定试一试赵偃的能力。他转向赵偃,问道:“二公所言,偃其有所论乎?”
赵偃想了想,回答道:“必与秦媾,乃王与群臣所先计也。方今之议,当循前计。今诸侯皆弱,唯秦独强。赵外附于魏,势不足以抗强秦;惟与秦媾,乃得安也。秦无割地之请,惟求共伐魏。魏虽大国,其强不如秦。赵失魏之援,而得秦之强,计之得也。况伐魏者,秦也。赵但少出兵,或得一二邑,则为赵利;纵无所得,亦无所失也。宁不愈于割地而媾于秦耶?允之便也。”
廉颇道:“非所议也。秦夺吾太原,赵失一臂。非赖诸侯之力,未能复也。秦复得上党,邯郸为其所逼。方今之势,秦为心腹之患,存亡之祸。不谋弱秦,反削诸侯,是自弃手足。诸侯弱,赵必继之以亡。”
乐乘道:“公子之议是也。方今之势,惟秦独强。若强与秦争,赵必亡。不如曲迎之,使斗诸侯,颇乏其力。邯郸则偃兵修文,生养教训,靖宁四境,以待时也。魏,大国也,屡与楚争而不屈。秦以力降之,必不能屈。连兵结斗,其力必衰。是一举而弱二强国,赵将兴也。”
廉颇质问道:“若秦变计攻赵,乐卿其能御之?”
乐乘也不示弱,反问道:“若秦变计攻赵,廉卿能独率赵、魏之军而御之乎?”
廉颇道:“魏公子信陵君贤,门下能人众多。若举魏国之兵,而信陵君将之,必能救邯郸于危急!”
乐乘道:“昔者,信陵君之救邯郸也,窃王之兵符,杀赵之名将,然后遂其意。今魏王当政,公子久在外,纵欲复窃符救赵,势不能也!且夫信陵君以魏军入邯郸,其与赵利耶,弊耶?”
乐乘的反驳,引发了赵王内心深处的隐痛。当初信陵君窃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