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21章 安陵
第(2/3)页
像普通作战时,集中优势兵力。但廉颇对这种分散配置十分不解,他一定要梁尉公子适当收缩兵力。他说,如果他的敌人如此配置兵力,他只要一次冲锋就能将他们依次击破。梁尉公子也没有办法,只得按照常规高营,每营之间间隔一里。一万人二十个营,分两线配置,控制着大约二十里宽的正面——这在大平原上也就只有一条线。
廉颇希望兵贵神速,以逸待劳,但他的对手蒙骜似乎不慌不忙,不急不躁。他慢慢地下了山,在阳城留驻多日,才分批东进阳翟。蒙骜从阳城东进时,廉颇已经进入鄢陵,在洧水岸边修筑壕沟。
鄢陵和阳翟虽然分属两国,但两地相距不过百五十里,虽然无法交战,但可以完全掌握对方的动向。廉颇的积极应战和蒙骜的谨小慎微,都明白无误地落入对方的眼中。令廉颇感到不安的是,秦军得到了韩国的补给,而自己则只能从安陵国取得,两军在后勤补给上有巨大的落差。
大约过了十几天,蒙骜才再度出发,向许城前进。蒙骜依然延续他不紧不慢的态度,缓慢地向前推进。从阳翟到许城,沿途并无大型城邑。秦军就在乡邑中驻扎,就地获得补给。
秦军这种行军速度和态度,令廉颇十分不满,道:“引兵击之,必破!”但由于秦军是在韩国地界中行军,廉颇在未征得韩国同意的情况下,不敢轻易越境作战,担心引发外交纠纷。廉颇虽然没有出击,但却对秦军充满了轻视。
从阳翟到许城,只有一百多里,比大梁到鄢陵要近得多。但秦军从前军从阳翟出发,到后军完全进入许城周围的营地,竟然用了近十天的时间。而这时,魏军已经鄢陵境内驻扎了近一个月,时间已经进入隆冬。
许和鄢一样,也是一个古国,后来都被郑国所灭。楚国崛起后,这里是中原各国与楚国争夺的焦点,双方在这附近多次发生大战。七国争雄后,这里是韩、魏、楚三国势力交错的地方。许并不是封地,粮食、物资大部分都要运输到郑城,上缴中央;而安陵是封国,可以把所有的粮食、物资留在本地。如果单比许和鄢,许的物资基础不如鄢,如果双方在许、鄢一线对峙,秦军耗不过魏军。廉颇和安陵君盘点了自己的粮仓,计算存粮足以再支撑一两个月。许的存粮不如鄢,而秦军的兵力要多于魏军,廉颇判断,秦军应该不会与魏军长期对峙,而必须发挥兵力上的优势,主动向魏军进攻,争取在粮食吃完之前打败魏军。基于这种算计,廉颇决定以防御为主,利用洧水岸边的既有阵地,把秦军固定在许地。
然而,出乎廉颇的意外,秦军并没有急于向洧水对岸的魏军发动进攻;相反,他们安安稳稳地在许地屯驻下来,就地取粮。廉颇不知究里,命令魏军严加戒备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