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23章 楚国连横
第(1/3)页
将民工们全都顺利的遣返回乡后,最后需要解决的就是深入魏境作战的蒙骜部队。
吕不韦在咸阳除了阅读蒙骜发回的战报外,就基本上不过问前线的事。打仗这事吕不韦并不擅长,而蒙骜的才能也得到吕不韦的信任,所以他把前线的一切全权交给蒙骜处理。
蒙骜渡过鸿沟后,就在魏地就地征粮,维持大军的供应,方圆百里之内的魏地民众遭了殃,几乎全部存粮都被吃光,连种子都没有剩下。留在鸿沟西岸的军队频频与魏军交战,虽然没占什么便宜,倒也将魏军挡在鸿沟之外,没有干扰秦军征发粮草的工作。蒙武则按部就班地向前延伸自己的道路,修建亭驿,他的给养全由沿途韩国城邑供应。从阳城到阳翟的颍水一线,也是韩国经济发达的区域,户口数十万,承担几万秦军的供应也还不算太吃力。而且秦军建筑道路,对韩地民众来说,干扰不大,利益不小,总体上说,两者相处还算和谐。蒙武沿着蒙骜进军的路线,到了阳翟后,就折向东北,向许城方向筑路,并通过许城,向洧水岸边修筑。
最为可笑的是,魏军在与秦军对峙一个来月后,安陵君发现自己积攒了多年存粮已经不足以应付魏军的供应。他向魏王报告,请求魏王给予支持;但魏王来了个不理不睬。安陵君只得与廉颇商议,希望他能将部队带走。
为此,在廉颇的默许下,安陵君派人与蒙骜议和,希望能与秦军达到互不侵犯协议。蒙骜表示,他只能同意不侵犯安陵君的封地,其他地方必须向魏军提供粮草,如果不提供的,他就要打破城池,敢抵抗的一律屠城。
这种条件自然达不成正式协定,不过双方都在谈判中明白了对方的底线。蒙骜作出引兵北上的姿态,廉颇乘机提出安陵已经无法继续阻挡秦军向大梁进军,请求撤回启封,在那里建设抵御秦军的防线。
魏王依然不理不睬。廉颇不等魏王允许,指挥一万魏军回撤启封就粮。在启封本来就有魏军的部队,廉颇到达后,立即向魏王病辞,把魏军的指挥权移交给启封的指挥官。
廉颇撤军后,秦军在鸿沟西岸的活动更加自由,征粮的范围扩大到除安陵之外的所有地区。魏国新年之际,秦军的活动区域范围内实际已经没有魏军的抵抗。
廉颇撤军后,被秦军包围的畼、无诡两城也丧失了抵抗意志,派人出城,向秦军请降。秦军顺利进入城中。
蒙骜作战进展顺利,也给蒙武的筑路提供了有利条件。蒙武将道路修到许城,已经进入了二月。而这时,咸阳还未向秦军发出返回的命令,蒙骜决定继续在境外就粮。
蒙骜让蒙武继续向魏地境内修路。他们一而用道路将安陵围起来,一面沿洧水向下游区域筑路,一直将道路修到洧、颍交汇处。在那里还修建了一个亭驿,命名为“扶亭”。然后,再沿颍水向上游修路。秦军在魏国境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