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东郡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36章 东郡

第(1/3)页

  其实,赵军并没有能够渡过黄河。黄河有薄冰,既无法通行,也不能通航,赵军其实很难过河。如果燕军就守在河对岸,赵军也没什么办法。但自视甚高的剧辛禁不住燕军兵败的打击,在过河作战的燕军二万被赵军全歼后,于当天夜间自刎而死。燕军军心涣散,大量逃亡。燕军的高层镇不住场子,只能回京报告燕王。燕王不得不与赵军媾和,割让了小河间的全部城邑。除了原来归赵国所有的城邑全部归还外,还额外加了五座城邑。但直到媾和完成,赵军也无法过河去接收那些城池,只潦草地委派了各城邑的官员,让他们自己想办法。庞煖就解散了赵军,带着诸赵公子回邯郸了。

回到邯郸后,庞煖才知道柯邑会盟的结果:只有赵国和魏国结了盟约,楚国只作为监盟,卫国在魏国的要求下,没有参加盟约。六个大国一个小国的结盟,只来了三个大国一个小国。燕国已经被排除在盟约之外,这是赵国蓄意为之。赵国已经决定,今后的主要战略发展方向就燕国和齐国,靠着鲸吞他们的国土,逐渐壮大自己,而与秦国和楚国保持和平。找到时机,就“出兵助秦攻魏,以楚、赵分齐,则是强毕矣。”将七国争雄的局面转变为三国争雄。

楚国为了争取赵国支持,也下了很大的功夫。他们先是在赵国国内动员起建信君的势力,制造舆论,将建信君打造成不懂国事,又执掌国政的小人。甚至有人再三在赵王面前进谗:你赵王连制作王冠、挑选名马这样不重要的工作都要交给精通本行的工匠来办,治理国家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能交给一个外行建信君来办呢?但赵王不为所动,一直坚持任用建信君;建信君的妹妹倡后成为王后,外甥赵迁成为太子,成为控制赵国政局的铁三角。

楚国见建信君深得赵王信任,只得改计结交建信君。许诺了大量的好处,保证不干预赵国对齐、燕的战事,赵国占领的秦国土地全都归赵国所有,这才勉强让建信君同意结盟。就这样,建信君还抢在前往柯邑之前,派兵与燕国作战,令燕国不能与盟,为今后继续对燕作战留下后手。

庞煖得胜回国,知道春申君已经同意将伐秦的作战推后一年实施,这正中赵国下怀。也许再拖一年,伐秦之战就会不了了之。

赵、魏结盟是大事,秦国自然不可能不知道。进入春天,吕不韦立即遣使到魏、赵两国,竭力破坏盟约。又遣使前往燕和齐,稳定这两个国家。前往燕国的是早已退休的蔡泽。经过蔡泽的游说,燕王同意与秦结盟。他要求秦国派一位将军,主持燕国的军事。

这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善意。吕不韦想到了曾任陶郡守的张唐。

张唐是老秦人,曾在穰侯魏冉手下任职,并随魏冉到了陶郡。陶郡长期孤悬于外,周围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