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谏逐客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76章 谏逐客

第(1/3)页

  郑国入秦国已经十年了。他刚到秦国时,庄襄王刚刚去世。郑国在吕不韦的支持下,开始河渠的挖掘工作。

流经陕北高原的泾河和洛河在流出高原后,即以短捷的路线直接流入渭水。泾、洛两河之间三百里的平原区由于缺乏水源,无法耕种,只能荒废着。郑国提出一个方案,让泾水转向东流,与渭水平行流淌三百里后,与洛水汇合后,一起流入渭水。这一改道,令无河流灌溉的三百里平原地获得水源,成为可以耕种的良田,据估计,经过这一改造,将获得可耕种的良田四万顷。一顷就是一百亩,是一个农夫的额定工作量。新增四万顷农田相当于可以新增加四万户农民,如果按中等县来计算,相当于凭空增加了四个县,这绝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想一想,如果要夺取一个四万人的城邑,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?

虽然有如此大的利益,但吕不韦并没有急于完工。他有条不紊地按年划拨人力、物力,将工程进度控制在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。可以说,韩王打算虚耗秦国国力的企图,从一开始就被化解。自河渠开始动工至今十年,秦国几乎无年不征,无年不战,不仅完全巩固了庄襄王年间夺取的土地,还新开拓了东郡,将陶郡和关中连为一体,从根本上改变了陶郡孤悬于外的局面。后来由于楚国的压力,济水沿岸,特别是菏泽周边最繁华的商业区被楚、魏夺取,但秦国仍然保留了濮水沿岸的大片农业区。

不过,不知出于什么考虑,吕不韦的主要用兵方向指向赵国和魏国,有意无意间放过了距离最近的韩国。韩国自从割让了荥阳、成皋等地(三川郡)后,没有再遭遇秦军的打击,就算它参与五国伐秦,秦国也只打击赵国和魏国,没有打击韩国。这让韩国也获得了十年的喘息之机。韩国会把这十年的喘息之机,归功于当初派了郑国来为秦国修渠吗?

无论如何,既然是诸侯派来的间谍,秦国自然不能不问。而最为重要的是,郑国在秦国“潜伏”了十年之久,秦国几乎把自己未来的希望都托付给他了。一种深深的被欺骗感在秦人心中升起。激愤之余,秦大臣纷纷上书,宣称这样一名为秦国做好事的人都是诸侯的间谍,那些仅仅来秦国做官的人谁能保证不是间谍,万一其中有几个里通外国的,秦国还不亏惨了!他们上书秦王,要驱逐一切客籍的官员——这中间就包括李斯!

李斯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,他发挥了雄辩的才能,写出一篇名传千古的谏议:

臣闻吏议逐客,窃以为过矣。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东得百里奚于宛,迎蹇叔于宋,来丕豹、公孙支于晋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。惠王用张仪之计,遂散六国之从,功施到今。昭王得范雎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由此观之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