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2章 定武城
第(2/3)页
。同时,自己也控制着入山口,赵军也很难对秦军造成巨大损失。只有一点,赵军的粮秣基地就在附近,而秦军必须从晋阳往这边运粮,路途长达四百里。双方围绕着粮道,进行了激烈的攻防,迫使秦军将相当的兵力用于防御自己的运输线,从而减轻了对赵军一线的压力。
另一方面,李牧对这支秦军也不敢有丝毫懈怠,他紧紧盯着秦军的动向,紧张地调动兵力,生怕秦军突然集中力量于一点,突然突破某一点防御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在李牧与蒙武在井陉对峙时,桓齮率领的一万秦军乘船隐蔽地出现在宋子城附近。但有过一次教训的赵军,这一次在宋子城安排了防守兵力,不过人数不多,大约只有千人。面对上万秦军的登陆作战,这千人的士卒只能据城死守,无法阻止他们登陆。遭到攻击的赵军立即报告了周围的元氏、鄗城、肥城等地的赵军,请他们增援,他们也立即报告了李牧。但李牧正在井陉与蒙武对抗,形势十分紧张。听说宋子城只到了一万秦军,认为对自己造成不了多大威胁,只令各城坚守,派出象征性的军队对秦军加以骚扰,并不与秦军认真作战。他自己必须全力保证太原的秦军不能突破井陉防线。
由于赵军作战消极,秦军顺利地攻下了宋子城,并前出攻下了宜安。但令桓齮失望的是,李牧在经过了去年的战事后,意识到宜安并不是安全的粮仓,今年的收获并没有收到这里,而是转入新的粮仓中,这里只有以前尚未用完的少数军需。——建设新的粮仓已经需要动员太多力量,李牧没有余力将宜安的剩余物资运走,只能将它们留给秦军。
占领了宜安后,桓齮主动向附近的其他城邑进军,试图吸引赵军回援,从而给太原出击创造条件。但李牧坚定地执行自己的防御计划,不为桓齮的佯动所迷惑,坚决把重心放在井陉方向上。他派出一万骑兵回援肥城,解除了秦军对肥城的包围,迫使秦军退回宜安,但又不去攻打宜安。骑兵主力以肥城为中心,与秦军对峙。只要秦军敢出城,就用骑兵加以骚扰、打击;秦军如果退回宜安、宋子一线防御,就按兵不动。呼沱水一线也打成了僵持。
无论是宜安还是井陉,赵军都是依托基地作战,而秦军则远离作战基地。这令秦军无力与赵军持久。赵军的骑兵机动性强,无论桓齮如何佯动,赵军都以不变应万变:城池固守,骑兵袭扰。对方对峙了两三个月,秦军终于坚持不住,主动放弃了宜安和宋子,撤回东武城。而太原那边,补给更加困难,也不得不撤军。李牧趁秦军撤退,发起反攻,取得了不少战果。将军桓齮在掩护大军上船时,被赵军骑兵射中一箭。所幸射中的地方并不是要害,经过包扎止血后,并无异样。
东武城的平原君在秦军围困下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