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唐和盐,百姓不能承受之重_盛唐挽歌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56章 唐和盐,百姓不能承受之重

第(1/3)页

第56章  唐和盐,百姓不能承受之重

        这篇谈谈为什么安史之乱以前,绝对不能实行中唐两税法背景的盐政改革(包括刘晏版本的榷盐法:民产官收商运商销)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篇很重要,与剧情强相关,如果你只想看爽文的话,可以跳过这一篇。

        粟特锦的剧情,我查了一两天的资料;而盐税,我从上本都督开始,断断续续,光资料就查了几个月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第一层来到第二层,再从第二层回到第一层。从天下无盐税,到“科学收税”,再到天下无盐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反反复复逐渐深入对盐税的各种认识,我现在应该是起点作者里面,研究盐税的第一人,曾经在梦里都是怎么在封建时代收盐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历史之所以有魅力,是在于它的不可更改与发人深省,在于抛去纷繁复杂的花俏迷人眼,最后依旧会回归到它原有的本质。

        揭开美丽的面纱,鲜血淋漓的本质会表露在你面前,这便是历史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照爽文的套路,小方长大后,“应该”正好遭遇大唐天宝财政危机。小方顺势出手,提出“科学收盐税”,部分解决盛唐的财政问题,顺便“强势”上位摄取权力,这应该是“合理”的套路剧情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很遗憾的告诉各位,如果后续剧情这么写了,这本书就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算剧透,只是想告诉各位读者老爷,我这个深度研究盐税的起点作者,反倒是不会让小方在大乱来临前,搞什么“利国利民盐税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税收的本质,就是国家从百姓兜里拿钱出来,用在当权者们想用,或者需要用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它的用途或有不同,但从百姓兜里拿钱的本质却并无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个谬误:大唐前期对于盐是放任自流的状态。只有“大聪明”一般的穿越者才知道要给盐收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不是,唐初盐税不仅不放任自流,甚至管得比安史之乱后还要严格。而又因为不收税,而食盐的开采成本又比较低,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不收税,所以盐价低;

        又因为盐价低,所以官府在其中无利可图,让盐变成了远离商品属性的生活必需品,盐政基层官员也普遍比较廉洁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差事无利可图的时候,升官就变成了唯一的利益,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还因为盐价在社会生活中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所以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社会矛盾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家居然不知道要收盐税,这样的事情,自李渊在位的时候,就没有发生过。不是不想收,而是因为各种原因,选择不收。

        唐代前期的社会安定,无盐税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