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_盛唐挽歌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

第(3/3)页

下葬武惠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沉声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圣人不可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贺知章一听就急了,要是以皇后之礼下葬,然后再让他这个集贤院学士来写悼词……这不是把他钉在耻辱柱上“流芳百世”供人“瞻仰”么?

        如今贺知章可以说生死都已经不太在意了,只是这个身后事的问题,他不能忍受。

        晚节不保,说的就是这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有什么不可的?朕的话,你们就当是耳旁风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不悦呵斥道,脸上乌云密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微臣不能奉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贺知章躬身一拜,弯着腰长拜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对方略有些佝偻的身形,还有已经斑白的两鬓,李隆基亦是心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有这么多人,何必为难一个半截都在土里头的老人呢?

        “罢了,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叹了口气,无奈摇头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写悼词这种事情,别人不是不行,而是没有贺知章这种逼格。

        群臣们要面子,他这个皇帝不要面子么?

        等贺知章走后,高力士忍不住小声问道:“弘文馆现在多出两个名额,圣人的安排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让哥奴送两个子弟进去读书吧,反正都是混日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隆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弘文馆的历史相当辉煌!

        当初李二凤即位第二个月,便下令在弘文殿聚书二十万卷,设立“弘文馆”,即为国家藏书之所,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集聚了褚亮、姚思廉、蔡允恭、萧德言等英才。每次出征,二凤都会与弘文馆谋士们商议军机大事。这里便是参政议政的快车道,只要被帝王赏识了,马上便可以上位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那些早已是昨日黄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元年间,弘文馆衰落的迹象十分明显,其参政议政的职能,已经被集贤院所夺走,仅剩下藏书与教授学生这两项职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三日之期已过,方重勇独自来到太极宫宫城墙外。在出示了“入学证明”后,他被值守的金吾卫官员带到了门下省的地盘。

        弘文馆就在皇城内,但具体情况却是一言难尽。

        弘文馆在长安有两处:第一处位于太极宫内弘文殿侧,后定于门下省南部,第二处位于大明宫日华门外门下省东部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处在洛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都是方重勇向李揆打听到的,至于洛阳的弘文馆这哪里,有什么用,他不知道,也不关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门下省是唐代中央的审议复核机关,与中书省同掌机要,参议国家大政,并负责审核政令,签署奏章。

        中书省所拟政令文书,须经门下省审验,通过审核的交付尚书省执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理论上说,凡违反法令、制度、礼仪等不合格的,门下省则有权封驳,要求重新拟订。凡大臣的奏章,也须经门下省审验,再交付中书省上呈皇帝,有不妥当的,也发回重写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理论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,弘文馆就在门下省,可见他已经贴近了大唐决策中枢的最核心!

        一位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的儒雅文士接待了方重勇,然后带着他七弯八拐的来到位于太极宫的藏书楼前,将桌案上一个并不算很大的纸卷轴交给了方重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乃大学士王缙,这个是你念书的课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缙微笑说道,很是亲和热络,没什么架子。老实说,像方重勇这么小年龄入学弘文馆的学生,背景都不会很简单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内容好像也不是很多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方重勇拿起所谓的卷轴书课本,在手里比划了一下,不以为然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么个“卷啊卷”的卷轴书,能有多少内容呢?

        他不用十天就能倒背如流!弘文馆里的教学真是松懈得丧心病狂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方重勇不免有些轻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呃,伱好像没弄明白。这本,只是课本的目录而已。真正的课本是《初学记》,在那边一连串的书架上全部都是,你需要哪一卷就拿那一卷,看完再放回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缙指着藏书楼进门左边那连着好几排的书架说道,有些书放在书架高处,方重勇根本就够不着,卷轴书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说在弘文馆混资历很容易的么?

        方重勇一脸疑惑看着王缙问道:“课本就只有这些了对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呃,那一片也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缙忍着笑,指着右手边那一片书架说道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