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钱!钱!钱!_盛唐挽歌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36章 钱!钱!钱!

第(2/3)页

叔清换了一副面孔,义正言辞的呵斥牛仙童道:“大胆内侍!竟然敢向刺史索贿!本官回长安定然要参你一本!”

        郑叔清的一个佐官,小心翼翼的说道。府衙的书房里,安静得针尖落地可闻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筹集不到的军饷,呵呵,谁有本事谁去搞吧,反正他已经躺平摆烂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本地贸易与商业这一块,由沙州长史处理,只是每一件大事方重勇都会亲自过问并参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了行了,本官知道了,你们都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这个人不重要,那么也不必强调让自己这个前任刺史亲自交接账册。按以往官场的路子走便可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牛仙童将圣旨塞到郑叔清怀里,转身便走!

        没办法,如果自己不懂,就要知道逼数,不要强行上去装逼。方重勇很明白自己的斤两,本地纷繁复杂的民政和军务,他是搞不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该交的钱,一个子也不能少!

        正因为如此,所以哪怕明面上扬州府商税收得很少,“入埠”的费用也不高,但本地依旧会想方设法的盘剥商人与百姓,以供养国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现在,他与王思礼便在商议一件事关豆卢军存亡的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也不保证是全新的,旧衣服就按折旧的价格算,自成体系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只是调任,那么走驿站的公文系统,便能以公函调令的形式拿到手,根本不需要宫里的太监特意跑一趟。反过来说,如果是宫里来人,那么这份调令,极有可能是圣人的意思,绕过了李林甫。

        乃是敦煌这里为数不多的休闲度假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怪不得前任王怀亮要挪用府库发军饷被收拾呢,原来是拖欠得太多,搞得边军都要哗变了!

        因为那些钱都是家中供奉给他花销的,并不需要他向朝廷公款伸手,那样既愚蠢又危险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思礼苦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唐每当有大事要用钱的时候,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扬州府。只有在扬州府不合适继续“宣索”的时候,才会考虑别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思礼感慨叹息道,心中石头落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家伙是解脱了,填坑的是下一任!

        方重勇长叹一声,要钱这种事情,就跟企业找银行贷款一样。你不需要钱的时候银行拼命想贷款给你,当你正好需要用钱的时候,求爷爷告奶奶都借不到钱。

        把这个给圣人,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了。至于下一任刺史,嘿嘿,给他找点乐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本地民政这一块,由州司马处理,方重勇依然是“盖章机器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郑使君,朝廷派使者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所谓的“春衣”和“冬衣”,也并非都是军装,甚至都不是成品衣物。很多时候都是发一些半成品的布料,直接给裁缝就能做成衣服。而“冬衣一套”这种军饷,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衣服,还包括鞋子帽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江南因为气候原因,特别适合桑蚕养殖,在丝织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工坊属于国家不假,不过其中的织工很多都是为了“学技术”而来服色役的,人员流动性极大!生产效率并不高。

        郑叔清想起足智多谋,能人所不能的方重勇。那家伙在自己身边出主意的时候,简直是神乎其技。

        充实内库,还是不给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朝廷没有供给今年的春衣,而豆卢军还超编了三千二百人。为之奈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药泉这个名字很陌生,但是它在后世还有个名字,便是大名鼎鼎的“月牙泉”!

        这里三面环山,是为鸣沙山。

        扬州的丝绸也很不简单,有人记载形容其:“薄惭蝉翼,轻愧鸿毛,然而舒张则冻雪交光,叠积则馀霞斗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本以为来扬州府是优差,结果这里的花花世界没享受着,反倒是拼死给圣人捞钱把人累了个半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识好歹,你就等着发配岭南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扬州实在是太富有了,所以在唐代,扬州历来都是每一任皇帝进行“宣索”的首选指定地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是包括了大量手工业制品,其中包括了服饰衣帽、金银铜器、兵器、漆器、玉器、纸张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很想知道下一任刺史向圣人告状的时候,圣人是什么表情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郑叔清一直是“急基哥之所急”,基哥的事情排第一位!国事排第二,能做就做,不能做那只能放着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这一幕,郑叔清先是一愣,随即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故事,当事之人,别无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给自己脱罪,郑叔清是打算将来回长安以后,上书为自己哭穷的!

        真要说起来,当官是一件很烦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再穷不能穷内苑,再苦不能苦圣人。要是圣人没钱用了,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多丢人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放心,王军使直接跟将士们说。弄不到春衣,来药泉这里拆了我这骨头架子都行,先稳住军心!”

        为了保密,二人特意在药泉的潭水上泛舟密谈,就是怕消息走漏导致豆卢军哗变。如今有方重勇拍胸脯打包票,王思礼终于可以睡个好觉,不用担心夜里被愤怒的丘八们大卸八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这个人很重要,那么不可能之前自己这个官场老油条没有听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埋伏在这里呢!

        约等于“先上车,后补票”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zbwxw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